1477.明鏡新權

在文天祥等人離開禦書房之前,趙洞庭便簽署了對黃華擔任興**區的任命文書。

這封文書和以往聖旨自是不同,除去趙洞庭簽名以外,文天祥等人各自在上麵簽署了名字。也即是說,黃華的任命其實是軍機省內閣簽發的。這是趙洞庭執政以後首例,軍機省內閣算是正式接管趙洞庭對大宋頂尖將領的任免權。

以後,大宋軍隊的權利中樞雖仍然是以趙洞庭為主,但也不會是他一個人說怎麼樣便怎麼樣。

當然,話又得說回來,以趙洞庭現在在大宋的威望,隻要不是明擺著的錯誤決定,文天祥等人怕都是會對他無條件支援。隻是,這種製度,對大宋以後的國君定然能形成頗多掣肘。

趙洞庭在逐漸推動大宋製度由世襲君主製向著等級君主製轉變。如果他的預想能夠達成,大宋以後怕是要形成諸多類似元老會、議會的內閣,雖君王仍然會是國家中心,但會受到內閣限製。

就在這日,文天祥等人離開皇宮以後,便又悄悄離開長沙,向著各自的轄區而去。

趙洞庭又將陸秀夫等人宣到禦書房內。

陸秀夫、王文富等除去軍機省以外的各省各部主官悉數到齊,還有明鏡台總秘書溫慶書。

在眾人到得禦書房後,趙洞庭首先是說及預備明年進攻元朝之事。在這件事上,陸秀夫等人都冇有什麼意見。

如他們這些老臣,進攻元朝的心怕是較之趙洞庭還要更為迫切。這麼多年下來,大宋真已經是被元朝欺壓到極致了。

如今大宋興盛起來,也該是時候去算算當初的賬。

隻經過短暫的商議,準備攻打元朝之事算是在大宋最頂尖階層基本達成共識。

而在議定這件事後,趙洞庭便又跟陸秀夫等人提及組建國務省內閣、監察省內閣,以及全朝內閣之事。

他說道:“除去攻元之事外,朕還有件事要告知諸位,朕打算推行內閣新政。朕已經組建軍機省內閣,諸位愛卿應該都是知道的。今日攻元之事,便是朕和軍機省內閣諸位閣員投票表決的,朕覺得內閣製度更為適宜大宋的長久發展,可避免主官獨大,再為禍一方的事情發生。”

陸秀夫、王文富、趙與珞等人聞言都是震驚。

陸秀夫道:“皇上,不知您打算如何組建內閣?”

趙洞庭道:“朕打算設立中樞內閣,朕親自擔任閣主。陸愛卿、王愛卿還有趙愛卿以及文軍機令擔任副閣主,在座諸位以及軍機省內閣全部成員都將是內閣成員。中樞內閣可斷絕朝中軍政大事。而在中樞內閣以下,朕要在設和軍機省內閣平級的國務內閣、監察內閣以及律法內閣。各地,也都要組建路級內閣、府級內閣和縣級內閣。”

聽他這話,陸秀夫等人便是瞬間明白了。

皇上要推行內閣製,最大的目的就是削弱主官的權利。他們這些人以後有什麼舉措,怕得經過內閣成員同意才行。

陸秀夫眼中浮現些微憂慮之色,道:“皇上……如此會不會促使朝中官員結黨營私?”

趙洞庭輕笑著搖搖頭,“各地內閣閣主,將會如朕這般擁有一票否決權。既是不管任何重要政令,在不得內閣簽署的情況下,都不能予以派發下去。”

“這……”

陸秀夫微愣道:“如此,豈不是各地政事還是隻得由主管做主?”

“不會。”

趙洞庭道:“若是某地主官常常得用一票否決權,那便代表他冇有任何威信。政審之時,又如何通過?”

陸秀夫露出恍然大悟之色,連連拱手道:“皇上高見。”

退休的監察令張世傑也連忙說:“皇上英明神武……”

趙洞庭對這些馬匹習以為常,隻是輕笑。

然後他又說道:“除去各級彆內閣以外,朕還打算賦予明鏡台一個新的權利。”

他微笑看向在座眾人中最不起眼,也最是位卑言輕的溫慶書,“以後朕每年年初,會在皇城召開明鏡台會議,以朝廷名義邀請各地國級明鏡參加。這些明鏡,將會對中樞內閣的重臣擁有任免權,若是誰不得民心,明鏡台隻需得有五分之四以上的人投票,便可將其罷免。”

這話說出來,陸秀夫、趙與珞等人臉色都是唰的變了。

如果皇上賦予明鏡台這樣的權利,那意義可就大了去了。

這意味著,以後他們的任免大權將不再完全掌握在皇上手中,而是到了那些明鏡手裡。

而明鏡代表的是什麼?

是百姓啊!

這絕對是史無前例的。

在這個等級觀念仍舊有些森嚴的年代,他們這些重臣,誰也冇有想過以後自己的任免將會由民意來決定。

皇上素來看重百姓,常常是君為輕,民為重,但也冇想過,皇上會將百姓的地位提高到這個地步。

不過陸秀夫等人也隻是沉默著,並冇有誰出言反對。

在趙洞庭說出這句話後反對,那十有**會讓皇上認為是他們心中有鬼。

當然,這也和他們問心無愧有著極大關係。如諸部在長沙的這些主官,那都是趙洞庭精挑細選的,忠心程度很高。

縱觀整個大宋,如溫哲彥那樣的,畢竟也就出現一例。

趙洞庭見眾人不說話,微笑道:“如果諸位冇有其他意見,那這件事便算這麼定了?”

陸秀夫等人皆是默認。

趙洞庭從床榻上站起身,又道:“那等下朕便發下聖旨,向各地傳達朕的意思。”

其後,陸秀夫等人在禦書房內看著趙洞庭讓張庭恩擬旨。

路級內閣、州府級彆內閣以及縣級彆內閣和中樞內閣並冇有太大的區彆,閣員就是以當地各部主官組成。

趙洞庭這等於隻是將主官的權利分散下去。

到聖旨寫完,趙洞庭直接遞給陸秀夫,道:“各地內閣具體組建之事,便由陸愛卿你去操辦吧!待內閣組建以後,皇城以及各地的軍政大事,便全由內閣做主。非是天大的事情,無需向朕請示。隻各種政策簽發前,給朕過目即可。”

霎時間,陸秀夫等人看向趙洞庭的眼神都有些古怪起來。

他們突然覺得,皇上忽然要組建內閣,怕莫不是要分散主官權利那麼簡單。

皇上這還是要當甩手掌櫃啊!

也虧得皇上能夠想出這樣的辦法來。

不過他們也已經習慣了,畢竟趙洞庭向來都是能不操心的事情便儘量不操心。除去心裡苦笑,也冇彆的辦法。

隨著這組建內閣的政令由快馬攜帶出城傳往各地,大概意味著,大宋從此將踏入新的形態。

是好是壞,除去自後世穿越而來的趙洞庭以外,怕是誰也冇底。

不過溫慶書必將成為整個大宋炙手可熱的人物。

以前明鏡台尚且隻是有監督之職,現在卻有任免之職,看似相近,但實則是天差地彆。

即便溫慶書掛職的明鏡台並不算是衙門,但想必誰也不會再小覷她。

不過區區女才子的溫慶書因組織捐款之事而在短短時間內就受到皇上這般重用,怕是又得讓不少人心生感慨了。

……

科舉時的長沙城異常的熱鬨。

在這個時候,朝廷將組建內閣的訊息張貼上榜,不知引得多少人觀望。

這很快成為長沙城內最為熱門的話題。

那些個在嶽麓書院考試的舉生們在散考以後,聽到這個訊息,更是議論紛紛。

他們到底是讀書人中的尖子,較之尋常百姓要更能明白皇上組建內閣的新政將可能給大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以後,大宋的官怕不是那麼好當了。準確的說,應該是貪官汙吏不那麼好當了。

這算好事還是壞事,人各有誌,不好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