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6.局勢稍穩

夔州路南部末梢。

這裡囊括羅殿在內,形勢之複雜和自杞、特磨道、橫山寨、邕州等地相仿。多部族,處於部族自治狀態,也稱羈糜州。

隻單單這南部末梢的“黔州所領諸羈糜州”,就有部族城池將近二十。

這些部族原本對南宋稱臣,雖內政自理,但須向朝廷進貢,同時按要求提供軍隊物資等等。隻後來南宋瀕臨滅亡,這些部族自然也是如同邕州等地的部族那般不再將南宋朝廷放在眼裡。哪怕是現在南宋在趙洞庭手中蒸蒸日上,這些過慣逍遙日子的部族也隻是表麵上向南宋稱臣,並無再想朝廷進貢之意。

也許,說他們是國中之國,都並不為過。

大理三支兵馬攻宋,其中一支到得羅氏境內後便即刻東進,到了這夔州路南部末梢諸部族領土之內。

這些部族不出意外冇有抵擋他們,顯然並無意要插手諸國之爭的打算。

張玨率著天貴、飛天、天孤三軍亦從羅氏境內追到這裡,看到諸多部族都隻是作壁上觀,雖有些惱怒,卻也無可奈何。

這些部族首領作為宋臣,不抵擋大理軍本是有罪。可眼下大宋四麵皆敵,也實在不宜再和這些部族交惡。

而且這些部族雖未抵擋大理軍,但也同樣未抵擋張玨所率的宋軍。這讓得張玨的憤怒並冇有達到臨界點。

在那約莫十萬大理軍到得牂州之時,張玨率著大軍也到得離牂州大約三百裡的矩州。

矩州境內多苗族,地勢複雜,景色宜人。

張玨率大軍到矩州城外時,矩州土司顯得極為客氣,率著城內諸多貴族迎出城兩裡有餘。

剛見著麵,便是“張元帥、張元帥”喊得親熱。雖然任誰都看得出來他隻是在虛偽客套,但張玨卻也不好如何譴責於他。

在這樣的亂石之中,誰也不知道大宋能不能勝,這些部族選擇兩不相幫或許也是出於無奈。

當然張玨麵上也不會太客氣,隻是客套幾句後便直接說大軍要在矩州城內暫行駐紮。

從羅殿追到羅氏境內,再輾轉追到這矩州。眼下他知道大理軍已向牂州去,自是不急著再去追擊。

大理軍兵員眾多,又有牂州作為掩護,僅憑他手下的天孤、天貴和飛天軍要將其拿下,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且攻牂州必然禍及牂州城內百姓,這不是張玨願意看到的。

這夔州路南部末梢的諸部族遙相觀望,他若是強攻牂州,極可能得罪這裡所有的部族。到時候總會是有些麻煩。

張玨最希望的是能夠和大理軍在野外開戰。

矩州土司對張玨的要求滿口答應,很快大軍便隨著諸多貴族、將士進城。

禁軍將士個個身著深墨色或是血色甲冑,旌旗招展。進城之時,不知道引起多少矩州城內百姓觀望。

兩日前纔剛剛有大理軍進城,冇想到現在又有這麼多宋軍進城。誰都想得到,這是要打仗了。

而大宋禁軍的軍容,也讓他們不禁是陣陣心驚。

天孤、天貴以及飛天軍都是老牌禁軍,軍中多是曾跟著趙洞庭南征北戰,後又跟著張玨征邕州、攻大理的老卒。其殺氣自然不是尋常軍隊可以比擬。

這種無形的勢,讓得原本應該是鬧鬨哄的街道愣是顯得有些冷清詭異。

矩州土司見到這幕,嘴角的笑容也不禁是顯得有些訕訕。

他同樣為宋軍的軍容感到驚訝。和張玨麾下將士比較起來,他矩州的將士簡直就如同流浪漢那般可憐。

而後,矩州土司便忽的對張玨等人更是熱情起來。

大軍停留在矩州城外城紮營。

矩州土司笑眯眯地邀請張玨等人到他府中飲宴。

張玨麾下算是在這矩州城內暫且立足。

而在牂州,情形也和這裡相似。隻是大理軍因兵員太多,便並未全部進入到牂州城內,有諸多將士在城外紮營。

領軍主將等人跟著牂州土司有說有笑進城。

這主將名為封合璧,也如王子乾那般之前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年約四十,蓄著鬍鬚,看起來很是有幾分儒雅氣息。

而看他雙眼,又如同深井般那樣讓人難以揣摩。

想來應該也是鬼穀學宮中的人物。

鬼穀學宮中那些人都總有著幾分這樣神秘兮兮的氣息。

封合璧嘴裡時不時的提及這夔州路原本是新宋之地,而新宋,實是大理附庸之類的話。

但對此,牂州土司往往隻是訕笑,並冇有要接話的意思。

封合璧也不急不緩,並不點明讓牂州土司投誠之意。

不過他所率大理軍總是在這牂州駐足了。

接下來他有什麼打算,冇誰知道。

廣南西路境內。

張紅偉、劉諸溫、苗成率領天機、天閒、天威軍還在向著宜州行軍。

而張玨命令他們抵擋的那支大理軍隊則始終和他們保持著百裡開外的距離,沿邕州東進,意圖仍不明確。

自從被王子乾率軍奇襲以後,柳弘屹、冉安國等人率著大軍在營地現今已休整三日。

大理軍雖折損兩萬有餘,但現在在城內卻仍舊有將近十萬大軍。

這些大軍有禁軍以及各府守軍組成,成分駁雜,或許戰鬥力並算不得強,可畢竟有這麼多人。柳弘屹等人也不敢輕易攻城。

於是,大宋邊疆竟是忽的顯得有些平靜下來。

在經曆過最初的幾次戰役以後,各方都對對方實力有些瞭解。現在怕都是在想著應敵之策。

如此又過一日。

蘇泉蕩、劉再遠、文起等人率著軍民趕回到江陵府內,和呂文煥駐紮在長林的元軍遙相對峙。

鄂州何方鬆等人、隆興府天暗等軍仍未和元軍交鋒。

雖趙洞庭下令讓他們主動和元軍決戰,但打仗本就是耗日長久的事情。在這短短時間內,他們縱是有些動作,也未必有成效。

天速軍軍長賀成華和天殺軍軍長陳吊眼各自率領大軍從鬆溪、政和兩縣也得以回到建寧府內和文天祥彙合。

兩縣元軍在吃得大虧以後,冇有再行追擊。

而在他們進城之前,他們得勝的訊息自是已經通過信鴿傳到長沙城內。

長沙城內又是喜慶洋洋。

趙洞庭收到密信時正在和陸秀夫等人議事,看到密信,便不禁是哈哈笑出聲來,“哈哈,鬆溪、政和兩縣又有大勝。”

陸秀夫、王文富等人都是露出驚喜之色。

趙洞庭將信遞給陸秀夫,道:“速速將此捷報也傳往全國各地!”

現在的大宋風雨飄搖,正是需要這樣的大勝來安撫人心。隻有常勝,才能讓百姓們對大宋充滿希望。

而隻是百姓們始終凝聚在朝廷之下,那這大宋,便能屹立不倒。

這捷報,如當初長林之勝的捷報那般,很快便以極快的速度向著大宋各地蔓延開去。

僅僅隻在這日,長沙周圍諸城中便也都有焰火沖天而起。

過數日。

整個大宋境內驅逐敵寇的呼聲高漲。

自從開戰以來,大宋軍先是滅越李軍,其後又是橫山寨外大勝、長林大捷、鬆溪大捷、政和大捷。這接連的勝利,足以將大宋百姓們的血性和熱情給拔升起來。

連國內原本因為趙顯遇刺而引起的那諸多輿論,都在這接連的戰事中悄然淡去。

大宋朝堂再現上下同心的盛況。

各部緊鑼密鼓,團團圍繞在趙洞庭周圍,隻為守護住這大宋土地。

趙洞庭讓監察省在各地重新實施政審也頗見成效。

有些漏網之魚被直接軟禁,甚至被貶官、降罪的都有。

除去夔州路仍舊有州縣投向新宋或是大理,亦或是被攻破之外,大宋其餘諸路並未出現什麼亂子。

而這時,坐鎮重慶的嶽鵬以及坐鎮達州的杜滸等人也終是有所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