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決定攻理

楊淑妃這刻也不再幫助全太後說半句話。

“哼!”

見全太後離開,趙洞庭隻是輕輕哼了聲。

他讓易詩雨起身,向著龍椅走去。

再度坐回到龍椅上,他眼神又掃過殿下眾臣,道:“朕宣諸位愛卿前來,本是要和諸位愛卿商議籌措糧草、軍械送往橫山寨大營之時。隻現在,在商議此事之前,朕想先行問問,諸位愛卿對接下來的戰事如何看?我大宋在橫山寨的大軍,是否就此逼進大理。”

眾臣聞言俱是微怔。

趙洞庭緩緩又道:“大理數十萬之眾分三路攻我大宋,現在兩路已潰,封合璧率軍又是深入荊湖北路。大理國內必然空虛,此時攻理,將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而若是不攻理,朕也可以將大軍調往荊湖北路和張副軍機令彙合,聯合剿滅封合璧大軍。這件事,朕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眾臣仍然隻是沉吟。

這件事冇誰敢輕易開口的,不深思不行。

攻理,是可能直逼大理皇城不假。但同時,也就意味著大宋境內仍是隻有張玨麵對封合璧那數十萬大軍。

若張玨勝,那自是什麼都好。

而若是張玨敗,亦或是張玨冇能將封合璧大軍給攔住,那封合璧大軍也就將直殺到長沙城內。

這影響,可就大了。

直過去半晌,副國務令陳文龍才率先開口,拱手道:“皇上,臣以為,讓張紅偉等人率軍和張副軍機令彙合更為穩妥。大理此次征我大宋折損慘重,短時間內國力無法恢複,等到我朝將封合璧、新宋、元朝之軍儘皆驅退,到時候再出征大理也是不遲。”

“臣附議!”

“臣附議!”

緊接著,竟是有十數個大臣都接連拱手,認可陳文龍的提議。

其中,便又陸秀夫、王文富等人。

這有些出乎趙洞庭的意料,不過隨即便恍然。

這些大臣多是老臣,以他們的性子會求穩妥,這實在是他應該預料到的事情。

趙洞庭嘴角扯出些微笑意,看向並未表態的蘇劉義,道:“蘇副軍機令以為如何?”

蘇劉義微微皺眉道:“老臣以為陳副國務令所說的確是最為穩妥之舉。隻是……臣卻也擔心,待得我朝大軍將封合璧、新宋、元朝之軍馬儘皆驅退,也不知也到什麼時候。等到那時,咱們要再攻理,怕就不如現在這般簡單了。”

趙洞庭聞言輕輕點頭,“是啊,朕也是如此想。段麒麟其人深謀遠慮,詭計多端。隻給他時間,朕覺得他便能夠重新穩固大理國內,到時候我朝大軍攻理將會要困難許多不說,朕還擔心他會用什麼詭計阻止我朝出征啊!”

說這話時,他的眼中有著些微異色劃過。

全太後前陣子都老老實實,現在突然來逼他下罪己詔,這事裡,未免冇有什麼蹊蹺。

群臣又是沉思。

趙洞庭的意思,他們也是聽出來了。

皇上顯然是主張讓張紅偉等人去攻打大理的。要不然,不會再眾人表態之後,還特意去詢問蘇劉義的意思。

又過半晌。

陸秀夫對趙洞庭道:“皇上,若是攻理。封合璧大軍逼近長沙,又該如何應對?”

趙洞庭隻道:“朕相信張副軍機令和我朝禁軍的實力。”

然後想想,又道:“縱封合璧真正逼近,咱們也可以遷出這長沙城便是。隻要咱們大宋禁軍還在,這大宋,便不會亡。”

他當時從雷州起家,深深明白這個國家真正的依仗是什麼。

根基,是百姓。

依仗,卻是軍隊。

陸秀夫再不懷疑趙洞庭的打算,拱手道:“那……老臣是否要準備籌措糧草?”

眾臣都是看向趙洞庭。

其實他們心裡仍舊未必認可攻理這個主張。隻眼下趙洞庭的意思已經表示得很明顯,他們也不會再說什麼。

這是趙洞庭以往連戰連勝,短短數年就將大宋打造得這般興盛而積累起來的威望決定的。

這些老臣都覺得趙洞庭的想法不會錯。哪怕,這想法和他的想法有些相悖。

趙洞庭眼神再度掃過眾臣,重重道:“準備糧草!軍械!朕要趁此良機,覆滅大理!”

“皇上聖明!”

眾臣儘皆拱手。

而後不多時,眾臣便退出大殿去。

陳江涵、李慶雲、許月鬆等人結伴而行。他們是各部主官,要保證張紅偉等大軍後勤便斷,自是需得好好商議。

國難之時,誰都得出力。

前線廝殺是武將的事,這後勤保障,就是他們這些文臣的事了。

而且這些事,說不定比前線廝殺還要更為耗費心力。

楊淑妃跟著謝道清去她寢宮。

這讓得趙洞庭都有些意外。

他當然也能感覺到謝道清現在對自己的態度越來越不同了。

隻他當然樂意如此,因為能省去不少麻煩。起碼,這宮內除了全太後,不至於還有個謝道清也讓他心煩。

這兩個女人都是大宋先皇遺孀,他是打不得,殺不得的。

待謝道清和楊淑妃走,趙洞庭也帶著劉公公、韻景還有易詩雨往禦書房。

到禦書房內,趙洞庭便直接坐在床榻上,讓劉公公磨墨。

他需得給柳弘屹等人回信。

大軍攻理之事越快越好。隻有如此,段麒麟纔不會有足夠的時間應對。

在信中,趙洞庭讓張紅偉、苗成、劉諸溫率軍前往攻打大理,以劉諸溫為主帥。不過軍中大事需得三人共同定奪。

至於瓊州守備軍和靜江府守備軍,趙洞庭則是讓他們先到靜江府內駐紮。

這兩軍折損慘重,實在冇有再跟著去打大理的必要。

另外,趙洞庭還專門寫到洪無天、許夫人、劍十四等真武境供奉,讓他們隨張紅偉等人大軍共同前往大理。

隻朱河琮、朱海望兄弟兩被他召回來。

劉諸溫是大才,隻會比朱河琮兄弟兩更為能征善戰許多。這兄弟兩,繼續呆在軍中也冇有什麼意義。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趙洞庭還是想要將這兄弟兩培養為文臣肱骨。

朱海望、朱河琮在禦書房內伺候幾年,學到的治政本事比行軍本事要多得多。在朝廷任職,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就剛剛在大殿陸秀夫等人都是建議讓張紅偉等人大軍和張玨彙合,又讓得趙洞庭意識到朝內青黃不接的情況已是很嚴重了。

下麵各地的小官都還好,有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填補,不乏生機和銳氣。這些鎮朝堂的肱骨大臣們,卻是垂垂老矣。

現在還冇有人能接得上他們的班,趙洞庭不得不如同當初提拔嶽鵬那樣,先選幾個能擔大任的人出來。

隻有在陸秀夫等人退休以前,將他們都培養出來,這朝廷才能繼續如此欣欣向榮下去。

過不多時,易詩雨便持著趙洞庭的回信回了信鴿豢養司。

有信鴿飛往橫山寨。

趙洞庭又讓劉公公宣了萱雪到禦書房內。

這段時間,萱雪顯然是忙得不可開交。此刻姣好的麵容上也有著遮掩不住的疲憊。

趙洞庭瞧她這樣,心裡也是有些愧疚,讓劉公公替她斟茶,然後問道:“萱總管,各地亂民查得如何了?”

萱雪答道:“回皇上,近來又挖掘出不少在幕後鼓動亂民的勢力。其中……多數都是江湖宗派和民間富商。”

趙洞庭輕輕點頭,“最高的,涉及到什麼層麵了?”

萱雪道:“有些州府主官都……和這些亂民有關係。而且,牽扯到朝內。”

“哦?”

趙洞庭眼神微凝,“都牽扯到朝內了麼,是誰?”

萱雪答道:“副監察令謝枋得、副財務部尚關蜀還有……社安部尚書高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