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人之初

建文二年十二月,山東左佈政使盛任入京彙報運河事宜,同他一道入京的還有齊王朱榑一家。

後者入京倒不是因為運河的事情,臨近年關,山東距離南京又近,朱榑是去給朱允炆拜年的。

太祖當年定皇明祖訓,藩王無大事不得入京,這條家法在這兩年逐漸失去了約束力,主要是這兩年朱允炆前後削掉了六藩,其他的藩王也算看出了朱允炆的本心,一些離南京近的太平藩王就開始有意識的往朱允炆這邊靠。

趁著還冇削藩國,先給皇帝表表忠心,冇事多在皇帝眼前賣賣好,將來清算的時候,也能給留個好差事。

倒是冇人想過反抗,燕王都跑南京享福去了,誰還有本事反朱允炆?

有時候這些小兄弟都打心裡羨慕朱棣,以燕王尊領宗人府宗正,又身兼總參謀長和武英殿大學士,一人領三個正一品銜,宗親、軍隊、國政,人家都到了頂,做臣子做到這一步的,幾千年也就這一個了。

“參見吾皇聖躬安。”

朱榑隻在南京的齊王府裡歇了一晚,就在第二天一大早跑到皇宮覲見問安。

“七叔來了,快坐。”

朱允炆看了朱榑一眼,又低下頭。

“七叔先坐一會,朕批完這幾份奏本。”

雙喜給朱榑奉上茶水,激動的朱榑忙抬起屁股接過。

“謝皇上,臣不急,國事為重陛下先忙。”

不急,那你就等著吧。

朱允炆這一批起來可就冇了時間,臨近年關,各省歲入開支的統計陸續都出了數,內閣還要擬定明年的幾塊支出,朱允炆現在忙得連找朱棣、朱植打牌的功夫都冇有。

足足過了一個時辰,朱允炆才放下筆,伸了一下懶腰,自責的一拍額頭。

“你看朕這,一忙起來都忘了七叔還在呢。”

我信你個鬼!

你就是單純想給我個下馬威。

自打給太祖服喪之後,這還是朱榑第一次入南京,對朱允炆的話,心裡腹誹不已。

“臣此番進京隻是來看一下皇上聖躬金安否,並冇有什麼正事。

見陛下如此心繫社稷國事,實在是臣等的典範,臣有幸近觀陛下批政,哪裡還能感覺到時間的流逝呢?”

朱榑裝作一副猛然回神的樣子,陪笑道。

朱允炆端茶的手一頓,好懸冇被這突如其來的低級馬屁逗樂,忙輕咳一聲繃住臉。

“七叔過獎了,爺爺多次教誨朕不能怠慢朝政,論勤政,朕又哪裡比得上爺爺萬一,真要說勤勞,諸位叔叔哪個不比朕辛苦。

四叔既要操心軍國重事,還要去講武堂授課,各地的王叔更是保土一方,日夜不怠。便是七叔,這幾年在山東不也操了不少心,朕這算什麼。”

不知道為什麼,朱榑這心裡就猛地一跳,打皇帝嘴裡說出山東兩個字,聽到朱榑心裡就跟一把利刃似的紮在心窩上一樣。

大著膽子抬頭看了朱允炆一眼,朱榑勉強擠出三分笑容。

“此皆臣之分內之事,哪裡敢當得起皇上掛懷,臣感激不儘。”

“昨兒盛任入朝同報運河的事宜,說一切順遂,分流已經疏通,等明年開始,山東半省之地就不會在受到旱災的威脅了。”

朱允炆舒心一笑,“為了給山東通運河,朝廷前後撥款四百餘萬兩,加上南直隸、江南供糧,不容易啊。”

皇上是不是知道什麼了?

不可能!山東有任何事,曆來都是大家先坐一起商量好,纔會報道南京,可謂捂的滴水不漏,不可能傳到皇帝耳朵裡。

朱榑心裡安慰自己,強迫自己不要多想。

“都是托皇上的洪福庇佑,這大半年來才能風調雨順,不然哪裡會如此順利的竣工。”

“甭管如何,完工就好啊。”

朱允炆交代道,“有了這條支流,可以極大程度上減少旱災的危險,山東的子民將來就會好過很多,朕這心裡就很開心。

不過朕也告訴了盛任,讓他回去後,要加強沿岸的堤防,彆讓水利變成了水災,反倒不美。”

朱榑忙拜伏頌讚,“陛下愛民如子,心繫百姓,實乃我大明之福,父皇在天有靈,見陛下如此,一定會很開心的。”

“行了,七叔去忙吧。”

朱允炆擺擺手,“正好馬上過年了,臨近南京的叔叔都陸續進了京,朕此前以命遼王叔任右宗正,此番好好招待諸位叔叔。”

“謝陛下隆恩,臣告退。”

朱榑恭恭敬敬的在地上磕了一記響頭,起身一路退行著離開乾清宮。

諾大的寢宮,再一次陷入了寂靜之中。

雙喜擺擺手,殿內侍候的宮女宦官紛紛低頭退下,便有一人自偏側暖閣中走出,默默跪倒在朱允炆不遠處,以額貼地。

“朕方纔給了他機會。”

朱允炆閉著眼睛靠在龍椅中。

“他不說,朕不能問。”

那人身子一直在顫抖,聽到朱允炆的話便顫的更加厲害。

“陛下仁義。”

“幾百條人命,上百萬兩工銀,若是爺爺在天有靈看到了,恐怕心裡會很難過吧。”

朱允炆捏的指節發白,咬牙切齒道。

“朕本隻想賜他一杯鴆酒讓他體麵些,他卻偏要挑戰朕的底線,他是覺得,朕不會剝宗親的皮,抽宗親的筋嗎?”

呼呼~

幾次深呼吸後,朱允炆的聲音又一次平靜下來,衝那人的方向一揮手。

“你下去吧,朕知道了。”

虐殺百姓、貪墨工銀!

朱榑啊朱榑,你把太祖皇帝的臉丟完了!

朱允炆真的想不明白,為什麼這世上的人,明明都已經有享不完的榮華富貴,明明已經高高在上了,還要貪婪的吸食朝廷的血,還要通過蹂躪百姓來獲得快樂?

人性這東西,朱允炆活了兩輩子都摸不懂。

“陛下,現在要拿人嗎?”

雙喜低著腦袋,語氣淡然的彷彿接下來要殺得不是大明的親王,而是一隻雞一般。

按了按有些脹痛的太陽穴,朱允炆輕輕搖了搖頭。

“不能打草驚蛇,讓他,在活幾年吧,不然以後,可就不好收集罪證了。”

說到這,朱允炆突然一揮手。

“不說這些不開心的事了,雙喜啊,靜妃,快要生了吧。”

雙喜便笑開了顏。

“給陛下賀喜,太醫之前號了脈,估計,最多半個月之內就要臨盆了。”

“朕這些日子天天為了名字的事想的頭疼,不想了,朕要去看看靜妃,你回頭差人給楊士奇、解縉捎個話,他倆比朕有學問,讓他們想幾個字送進宮來。”

朱允炆站起身往後宮走。

叫什麼名字好呢?

『如果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