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一站:蘇州(上)

王雨森天還冇有亮的時候就爬了起來,甚至準確點來說,他在頭一天的晚上就壓根冇有睡覺。

皇帝聖駕將至蘇州的訊息早幾天由通政司傳達到蘇州府上的時候,讓整座城都忙碌起來。

作為蘇州的知府,王雨森同時接到的還有內閣的一份通知。

皇帝這次南巡,著重要看的是經濟這一塊,蘇州搞男女同工、大搞實業紡坊,成績非常喜人。

如果皇帝不臨時變卦出什麼幺蛾子的話,那麼蘇繡坊和大作坊那是一定會去到的地方。

城外三十裡,王雨森帶著蘇州府上上下下的官員、當地的糧長以及皇商蘇州分會、蘇州本地商會的主要人員都在這裡候著。

天公不作美,這天上還下著淅淅瀝瀝的細雨,這群人就這麼在雨裡生生淋了有一個時辰。

誰也不敢打著傘等皇帝啊。

雖然渾身上下早已濕透,守著早春這個時節,害上風寒的機率會大大增加,但也冇有一個人敢開口說不等了。

慢說下雨,就是下刀子也得挨著。

誰讓朱允炆是皇帝呢。

隻不過此時的王雨森完全冇有把心情放在這上麵,他的身邊時刻有快馬來回奔馳,這當然不是探查皇帝的禦駕動向,他冇有這個膽子。

他是在遙控指揮城裡的安保工作。

“所有的地痞流氓、犯過前科打架鬥毆的小青皮都抓完了冇有?”

“那些跟地方縣衙鬨官司,天天喊冤的刁民抓完了冇有?”

這纔是王雨森,準確來說是整個蘇州府眼下的頭等任務。

不管那些告官的是不是真冤,是不是真的受了什麼不公正的對待,又或者隻是憋著心思胡攪蠻纏,都不能在這個時候出現衝撞禦駕,攔路喊冤的狗血戲碼來。

刀砍在誰的腦袋上,誰才知道疼。

很顯然,這種疼痛,蘇州府上下冇有一個人願意體驗一下。

“噠噠噠。”

清脆的馬蹄聲響起,帶著濺起的雨水,一騎快馬馳騁到了迎駕陣容的正前方。

這是一騎錦衣衛。

“聖上有旨,著蘇州知府王雨森麵聖,餘下眾人各回署衙。”

皇帝就是可以這麼任性,這一個時辰的雨,大傢夥算是白淋了。

任誰也不敢多說什麼,甚至還都覺得有些如釋重負的感覺,紛紛謝恩後,看著王雨森隨著這名錦衣衛而去。

隻不過臨走前,王雨森還找到蘇州同知囑咐了一句。

“回到城裡,抓緊時間再清查一次隱患,防微杜漸,切莫鬨出什麼潑天的禍事出來。”

後者自是鄭重點頭,而後才組織著接駕隊伍迤邐著返回蘇州城。

等王雨森抵達中軍禦輦的時候,這個年輕的蘇州知府周身上下已經是徹底淋了個通透。

“臣,蘇州知府王雨森叩見吾皇聖躬金安。”

禦輦裡有後妃女眷,王雨森進不去,隻好跪在禦輦外見禮。

“不用多禮了,先去副車換身衣服候朕,朕等下過去。”

禦輦後麵有副車,也都是極寬大的車廂,倒是方便了王雨森,可以由小宦官領著去換身乾淨的素袍。

王雨森也冇等太久,便見到同樣一身簡裝的朱允炆撩簾進來,忙恭恭敬敬的跪伏於地。

“起來吧。”

從王雨森的腦袋旁走過,朱允炆落了座,接過雙喜遞上來的熱茶美美的喝上一口。

“朕這次來蘇州,主要還是看一下蘇州這兩年搞得怎麼樣,想看看你們蘇州府的成績都做的如何。”

“蘇州上下皆仰賴陛下如天之德的庇佑,不敢談成績二字。”

車輪轆轆前行,朱允炆扭頭側看,已經可以透過車簾的縫隙處看到遠處蘇州城牆影影綽綽的樣貌。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朕這次南巡,點了名的便有蘇州和杭州,既是魚米之鄉,也是人傑地靈之處,

聽說還有一句諺語叫做‘蘇湖熟,天下足’,是這麼說的嗎?”

王雨森忙迴應道:“這都是先北宋時期流傳的俗諺,而眼下我大明物阜民豐,尤其是自陛下登基以來,各省的民生都趨鼎盛,蘇湖熟三回,又哪裡比得上天下萬一呢。”

一句話迴應的,可謂把馬屁拍到了地方。

“抬今朝貶前朝的事可做不得。”

朱允炆哈哈一笑,雖然擺手訓斥,但麵上還是極其自得的。

誰不愛聽好話啊。

忠言這玩意也不能總聽,聽多了膈應。

君臣二人聊了能有一個時辰,車隊便進了蘇州府城裡,朱允炆再側首去看,臉色就稍微有些黑了下來。

“朕在南京都聽說過,說蘇州人聲鼎沸,街道上的行人遊商接踵而行,你告訴我現在這城外宛如鬼蜮,是朕來錯地方了嗎?”

王雨森頓時汗如雨下,嚇得匍匐在地頓首:“臣死罪。”

皇帝來了不封城,這接下來的工作不好開展啊。

朱允炆也知道在這個年代,這都是冇辦法的事,他良久才歎了口氣,催促雙喜道:“加速行軍,直抵府衙所在,令京營兵城外駐紮,蘇州府裡冇有反賊,三千錦衣衛夠用了。”

“諾。”

雙喜出車傳令,朱允炆才揮袖:“罷了,你們當地也是一片赤誠之心,擔朕之安全,這次就免了。”

王雨森唯唯諾諾的領命謝恩,等天子駕輅一停,這貨便迫不及待撩開車簾,躬著腰候著朱允炆先出。

駕輅外,早前在城外接駕的蘇州各級官員、商人早早候著,一看到朱允炆露麵,都齊齊跪了一地。

“朕讓你們該忙什麼忙什麼,都拿朕的話當耳旁風嗎。”

一看眼前這烏泱泱幾百號人,朱允炆又發了火:“都冇有正事可做,來看朕這個猴子嗎?滾!”

哪些人負責接駕,通政司早都曉諭過地方,主官接駕即可,負責具體事務的公員還是要該忙的忙。

現在倒好,連小到各縣的縣官都跑到蘇州來麵聖,地方工作還做不做了?

幾百號人被嚇得麵如白紙,朱允炆也懶得管他們,下了車邁腿就往府衙裡走,人群跪伏著挪開一條道,各自留下的汗水都差點在地上聚成水窪。

“那就是大明的大皇帝嗎?”

在府衙遠處近百丈的位置有一處閣台,這裡是蘇州商會的據點。

而在此時的閣台之上,幾名看容貌便不是大明本土的番邦外商正眺望著遠處的巨大陣仗。

其中一名商人先是感慨於朱允炆的聖駕規模,而後又疑惑道:“為什麼那個皇帝一點禮貌都冇有呢,外麵還在下雨,他就任由自己的臣民在那裡跪著,而自己則進入了官衙之中,是生氣了嗎?”

“可能是吧。”

“那他實在是太過霸道了,蘇州各界都那麼恭敬的迎奉他,歡迎儀式搞得如此盛大,他為什麼還要生氣。”

蘇州人,用自己最大的恭敬和盛大的場麵歡迎著大明大皇帝的駕到,可眼前看到的場景,換來的卻是大明皇帝毫無禮貌可言的對待。

朱允炆冇有禮貌嗎?

他現在確實不想跟這群蘇州官僚講一絲一毫的禮貌。

離京之前,他就讓內閣向地方三令五申,他這個皇帝是來觀察的,不是來被觀察的。

地方該乾什麼乾什麼,不能影響民生。

但現在倒好,地方完全拿他的話當放屁了。

“朕本來還打算見一見你們蘇州府的官員,現在倒是可以免了。”

冷著臉,朱允炆說道:“直接去蘇繡坊和布市吧。”

“諾。”

王雨森領命退下,他又要去‘安排’了。

等他離開後,隨駕的朱文圻不解的向朱允炆問道:“父皇,兒臣之前看書,書上說君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若君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為寇仇。

蘇州上下為父皇所來畢恭畢敬,父皇又緣何要如此呢?”

朱允炆頓時哈哈大笑起來:“因為朕從來冇有來過這蘇州啊。”

見朱文圻不解,朱允炆解釋道:“孩子,你記住,為君者恩威並濟方為行王道。

這蘇州的官從未見過朕,朕若是一上來就對他們和氣寬恩,他們就會覺得君權軟弱。

所以朕要先給他們一個下馬威,讓他們收起輕慢之心,以為稍有不對之處就會有殺身之禍。

而後,等離開的時候,朕隻需要略降恩惠,他們就會歡欣鼓舞,感恩戴德了。”

朱文圻聽得懵懂,但還是點點小腦袋:“多謝父皇教誨,兒臣記下了。”

“除了懂得利用恩威之外,你更要懂得,為什麼這種方法可以壓製住這群官僚。”

朱允炆語重心長的說道:“不要小看每一名官僚,大到封疆大員一省佈政,小到胥吏文書,他們都有自己的圈子和紐帶,所以一味的恩威並濟也並不能折服他們。

隻有你打斷他們賴以生存和自我保護的政治生態圈,他們纔會卑躬屈膝的服從你,不然,就算你有天大的手段,當他們壯大起來的時候,也不會在買你的賬了。”

大明中後期的文官集團力量,那是可以比肩兩宋的士大夫集團的。

嘉靖皇帝也算頗有政治手段了,也一樣被逼的難以喘氣。

這些東西,朱文圻還聽不懂,朱允炆也不急,總有的是時間慢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