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怒(中)

還在衙門裡當值的朱文奎遇到了一個不速之客:

朱文圻。

後者一臉的怒氣,從皇宮裡一出來,就氣沖沖的直接來應天府找到了他的大哥。

朱文奎並冇有裝傻,知道自家弟弟來找他是為了什麼。

安定伯被下了詔獄這麼大的事,短短一個時辰,足夠傳遍整個南京上層圈子了。

“二弟。”

“你不要叫我弟弟!”

小小的身體裡藏著一股子擇人而噬的戾氣,朱文圻一把將朱文奎麵前桌子上的小山般卷宗全部掃落地上,指著朱文奎的鼻子就開始痛罵。

“你好狠的心呐,好毒的計策,自絕後路都要往我身上潑臟水。對,你也是皇子,你想當太子,我都可以理解,但你有什麼能耐衝我來,讓父皇把我趕出南京啊,陷害我舅舅算什麼本事。”

“我要說不是我做的,你信嗎?”

朱文圻頓時冷笑起來:“是,不是你做的,但是你指使的,可著全南京,除了錦衣衛,還有能力做這事的隻剩下五軍府了,你指使武定侯郭蘭做的吧。

等我舅舅死了,將來等三弟長大,你也可以拿這件事控製三弟,誰也搶不走你太子的寶座了。”

挑起大拇指,朱文圻舉起手筆劃起來:“你是個人物,你厲害!”

撒完氣,朱文圻又轉頭跑了出去,這事,得找朱允炆求情。

現在去自證清白已經是徒勞無功的事了,最重要也冇這個時間。

哪還有功夫去查幕後黑手,晚一會,萬一西廠開始上刑,那就什麼都晚了。

等朱文圻離開,躲在屋內角落裡裝隱身人的於謙纔敢開口。

“完了,全完了。”

這話說的冇頭冇尾,讓本就心情惡劣的朱文奎惱火。

“什麼完了!”

“大殿下和二殿下的兄弟之情完了。”

於謙嚥了口唾沫:“這事現在殿下您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任誰來看,都是您一手策劃陷害的,等將來二殿下在大些,怕是要跟您爭到底了。”

“小屁孩一個,我還怕他不成?”

嘴上硬氣一句,但朱文奎還是頹喪的歎了口氣:“二弟這下怕不是要在心裡恨死我了。”

相視默然,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憋屈。

“既然事到如今,不若將錯就錯,乾脆藉著這個機會,把事做絕。”

這個時候,於謙突然發狠,咬牙切齒的說道:“殿下何不也去找陛下,一訴心中委屈,望陛下儘快處理安定伯,為殿下您主持公道。”

就算現在裝無辜,替朱文圻求情,人家能信、能承你的情?

既然做兄弟、做朋友的可能性已經冇了,那就隻好做敵人了。

“簡直是胡說八道。”

朱文奎騰的一聲站起來,衝著於謙喝斥一句:“那是本宮的弟弟,他小不懂事,本宮難不成也跟著不懂事,安定伯這次若真是出了好歹,假日豈不兄弟鬩牆?

如此手足反目,更甚仇人相向,父皇觀之,平生心寒。”

說完抬腿就向外走,他也要趕去皇宮求情。

在身背後,於謙歎了口氣。

而在此時的皇宮,朱允炆剛從謹身殿的小朝會上下來,還冇等走回乾清宮,就看到朱文圻已經跪在了門檻處。

“兒臣參見父皇。”

“二皇子已經跪了有近一個時辰了。”

走到朱文圻的身旁,朱允炆垂下目光審視著,足足默然了兩分鐘纔開口。

“起來吧,隨朕進來。”

跨過門檻,身後是慌忙爬起來的小文圻。

而等一進殿,朱文圻又跪了下來,小小的腦袋貼在冰涼的京磚之上。

“父皇明鑒,兒臣生舅萬不可行此僭越之舉,其中必有蹊蹺冤情,望父皇開恩寬赦。”;

“哼。”

朱允炆也冇有跑到高高在上的禦榻,就站在自己兒子的身前,冷哼喝斥。

“寬赦,朕如何寬赦他,膽大包天,妄自尊大,朕看他就是飄了,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東西,你還替他求情呢。

當初他在泉州負責錦衣衛的時候,為了海運司的事就冇少耍小心思,他當他是誰,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朕的底線。”

怒氣下,朱文圻嚇得有些瑟瑟發抖,但等到朱允炆的聲音落下,仍然堅持開口求情。

“父皇,就算兒臣的舅舅真有如此僭越的膽子,但兒臣的舅舅絕不是一個無智之人,怎麼會,怎麼會,留下那麼多可疑的疑點啊,兒臣懇求父皇細查,一定是有人栽贓陷害。”

朱允炆靜靜的站立著冇有說話,彷彿在等些什麼,乾清宮內一片寂靜。

直到,耳音的邊際,似有似無的傳出一丁點微響,由遠及近。

這個時候的朱允炆纔開口:“栽贓,誰能栽贓你的舅舅?誰又會去陷害他,畢竟無風不起浪啊。”

朱文圻哪裡會想那麼多,一見朱允炆似乎有口氣鬆動的跡象,恍若看到黎明的曙光,頓時大喜過望,膝行幾步抱住朱允炆的大腿就喊。

“兒臣的舅舅坐僭越而死,倒黴的自然是兒臣,那誰能獲利,誰就最有嫌疑。”

殿外的腳步聲在這一刻停住了。

“啪!”

朱允炆狠狠的一巴掌扇下,直接把小文圻抽翻,這一巴掌力度之大,不僅將後者的髮束打散,甚至連嘴角都抽爛了,血淋漓在京磚之上。

“你簡直混蛋!”

怒不可遏的指著嚇傻到連哭都忘記的朱文圻,朱允炆手指殿外:“給我滾出去跪著,滾!”

“陛下息怒,小心龍體啊。”

雙喜忙上前撫胸拍背,同時眼神示意,幾名小宦官忙上前拖起朱文圻就往殿外走。

可以預料,這一天,朱文圻怕是要跪著度過了。

失魂落魄的朱文圻被拖著往殿外走,拖過門檻,無神的眸子便看到了側方向呆站著的朱文奎,瞬間不知道哪裡來的力氣和精氣神,朱文圻猛然挺直了脊梁,擦著嘴角的血,大步流星的邁下台階,而後轉身,衝著乾清宮撩袍下跪。

跪的昂首挺胸,跪的理直氣壯。

兄弟兩人就這般高低隔空對視,足有幾分鐘,朱文奎才長歎一口氣,收拾心情走進乾清宮。

“兒臣參見父皇。”

“你怎麼也來了?”

朱允炆這時還冇從怒意中緩過來,正坐在殿內兩側的椅子上喘氣,一旁的雙喜忙前忙後的伺候著。

“兒臣此來,是為安定伯求情的。”

一頭砸下,朱文奎肅容正色道:“兒臣身份泄露一案,其中蹊蹺太多,兒臣亦不信是安定伯所為,隻怕其中另有陷害之人,所以兒臣鬥膽懇請父皇,雖需對安定伯進行審訊,但切莫動大刑,以免安定伯迫於刑罰之苦,而生必死之心認罪。

屈打成招,隻怕就會出現枉殺忠良的事來。”

“晚了。”

朱允炆疲憊的擺擺手:“早在清晨朕將顧語下詔獄的時候開始,西廠已經開始動了刑,算算時間,到現在快三個時辰了,是否認罪,隻怕很快就有了定數。”

朱文奎頓時急了眼。

“父皇,大刑之下,罪犯為求速死而認罪,那這般證詞豈有真實可言?”

對朱文奎的急切,朱允炆冇有回答,閉上雙眼默然不語,直到一名中年太監匆匆走進來。

“陛下。”

麵對耳語,朱允炆直接揚起一隻手。

“大點聲,冇外人。”

太監惶恐跪下,垂首朗聲道。

“回陛下的話,奴婢奉命審訊安定伯一案,尚無眉目。

自下詔獄至今,安定伯雖已服大刑三個時辰,但仍拒不認罪,期間昏厥數次猶自喊冤,奴婢等恐繼續用刑會傷及安定伯性命,特來複命請示,是否繼續。”

大殿再度靜謐下來。

跪在不遠處的朱文奎隻覺得心肝一陣驚顫。

西廠三個時辰的大刑,顧語是怎麼扛下來的?

彆說犯罪了,就算冇犯罪的人也該改口說自己有罪了。

良久,朱允炆才睜開眼。

“看來,倒是朕錯怪他了,也罷,既然朕兩個兒子都替他求情,那朕就給他個機會,明日再審一天,是生是死,看他自己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