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韭菜國(下)

如果一個國家隻擁有農業、畜牧業、礦業,卻冇有製造業、軍工業,生產方式完全畸形,還有資格稱為國家嘛?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否!

這樣的國家往往隻有一種稱謂,那就是原材料輸出國,也就是俗稱的韭菜國。

朱允炆為日本製定的稅收政策,就是在強迫日本徹底淪為韭菜國,但偏偏日本人還會為之感恩戴德。

這個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資源永遠控製在不足百分之十的人手中,而剩下的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人口瓜分剩下百分之十的資源。

於是,社會階級開始劃分爲兩個極端,精英階級和底層階級。

精英階級是不可能去種地和挖礦的,他們從事於高階的生產區域,以更高的生產力來掠奪基層生態圈的財富,而底層階級付出血汗生產出來的原材料隻能換取可憐的財富,但最終的結果還是要被更高的生產力產品攫取走。

日本的底層百姓纔不會關心這麼深奧的問題,他們眼裡隻有吃飽和穿暖兩件事,當這個政策出台後,他們隻知道不用繳稅,知道每天都可以吃上飽飯,每年都可以在換季的時候買幾件新衣服。

對底層百姓來說這就已經足夠了。

至於國傢俱不具備製造海船、火槍的技術能力,國家有冇有一條自主研發的工業生產線,有冇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工廠,對這些底層的老百姓來說有什麼關係?

就算大明不控製這些,日本的貴族階級會把這些利益讓給底層階級嗎?

一樣不會的。

底層永遠是被盤剝的,但朱允炆的政策卻可以讓這種盤剝的力度逐漸減弱到可以被日本基層百姓所接受,甚至是為之歡欣鼓舞。

但是日本的貴族階級不會同意,因為這些政策下最受傷害的是他們的利益,但那又如何?

冇有哪條政策是可以被所有階層的人都支援。

大明國內一樣有了萌芽狀態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對於國內的階級矛盾,大明內閣中央到地方還可以尋求一個共通共商,但對於日本、印度這些國家,朱允炆冇有這麼好的耐心和仁義來談。

不同意就不同意唄,去陰曹地府慢慢罵。

甚至於朱允炆都不用調動明聯的軍隊進行鎮壓,嚐到甜頭的日本底層百姓自己就會推翻那些貴族階級,迫不及待的進入明聯的懷抱。

永遠不要給一個乞丐畫如何成為世界首富的大餅,他隻想填飽肚子活下去,為了一頓飯都可以替你殺人。

而這些政策中,看似朱允炆隻征收了日本礦業一成的稅,但要知道一點,那就是日本加入明聯後,是不允許再流通金銀等硬通貨。

所有金礦和銀礦的產出在扣除一成的稅收後,剩餘的部分就要拿到銀行去換成銅票或者開戶。

海量的金銀最終隻會變成銀行戶頭裡那一串串空洞的數字。

“免除日本所有的苛捐雜稅,將所有人變成自耕農、漁民、養殖者、礦工,整個社會全部從事原材料的生產,而其他的生活所需和工業用品,全部自大明國內采買。”

這些政策帶來的影響,朱棣和薛恪聽不懂,但是朱高熾卻倒抽了一口涼氣。

“日本取消商稅,同樣推行指導價定價政策,就以陛下方纔騎乘的自行車為例,國內指導價定為一千文,扔到日本可以定價三千,從而輕易的攫取走日本的財富。

而日本因為取消了所有的苛捐雜稅,糧食、海產、雞鴨牛羊、礦石這些原材料的價格就勢必會低廉,咱們的商戶就可以大量的采買拉回國內,經過工藝加工後變成新產品反向賣回給日本,繼續賺取財富。”

之前有寫過,生產的鏈條是可以無限延長的,所有的原材料都可以經過加工、再加工、繼續再加工的方式來變成一些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商品。

而這些被加工出來的商品,就會通過大明的商船,傾銷到明聯的各個國家,或變成財富或變成更多的原材料。

日本的造船業可是不允許繼續存在了。

所以日本就算想要自己來兜賣也是極其困難的,就算他們花巨資從大明買下海船又如何?

他們能賣的也隻有原材料,原材料的價格低廉,就算裝船賣到大明又能值幾個錢?這些原材料的價格在大明國內也高不到哪去,更何況,大明國內也施行指導價政策,你賣高了就是違法行為。

一個如同印度般可以無限收割的韭菜國出現了。

區別隻在於,日本又比印度好一點,因為印度教的存在,大明對印度完全就是**裸的掠奪和明搶,而對於日本,朱允炆又稍微掩飾了一下自己的手段,用免稅的方式先釋放出一些甜頭,遮隱住更深層的目的性罷了。

而實際上,整個明聯體係中,又何止日本、印度是韭菜國,除了大明本土,所有明聯的與盟國都是韭菜國。

這些國家的鮮血在源源不斷的輸入進大明,讓大明這個巨人變得更加強壯和偉岸,而這些韭菜國則越來越孱弱,而且這些韭菜國還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寄生在大明身上產生極強的依賴性。

一旦離開了明聯體係,這些國家都不用戰爭自己就會崩潰。

因為他們國內的生產是畸形的生產,是在大明內閣政策製定下刻意就某些方麵進行側重性生產,冇有一個正常國家應該具備多方麵生產的社會形態。甚至連獨立的貨幣經濟體係都冇有。

根本不用擔心這些國家因為加入明聯就可以從大明國內竊取走知識果實,從而使自己國家變得更加強大,等到朱允炆一死,一個個都跳出來發展壯大,然後反過頭來從大明身上撕咬下一塊肉。

如果朱允炆連這一點都冇有考慮到,就冇必要費儘心思的搞出明聯了。

明聯早在約翰牛的殖民政策基礎上不知道優化了多少個版本,這些國家的最終結局,隻會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大明的一個省。

十五年一代人,也就是等十五年之後,日本新長起來的一代孩子都將是一口流利的漢語。

三十年後,日本人將會以漢語作為唯一語言。

四十五年後,日語會成為稀缺語種。

六十年後,日本再無一個人會說日語,他們四代人的意識中,漢語就是母語。

七十五年後,明聯每一個國家都漢化到幾乎忘卻了自己國家、民族曾經的文化和曆史,他們翻開的曆史書,看到的都是三皇五帝、秦皇漢武,並以此認定就是他們祖上創造的曆史。

九十年後,明聯中的暹羅、日本、南華這些國家都不會在存在,他們就好比中國境內的福建省、江西省、安徽省那般,都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連這些地方的百姓自己都會這麼認為,他們自己就會喊出一箇中國的宣稱。

兩百年後、三百年後,明聯結束了,帝製隨著科技化的高度發達,可能會消亡也可能會隱世被捧起而退居幕後,一個暹羅人、南洋人或者緬甸人、印度人做了取締明王朝後新中國的內閣首輔甚至是國家元首,就跟讓一個江西人、東北人、甘肅人來做是冇任何區彆的。

走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他們嘴裡掛著的永遠都隻會是一句話。

“我是中國人!”

隻不過那個時候,這個新的中國疆域和其中含括的民族,太大、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