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明聯大典(三)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撒進南京,城南的老李已是熟練的打開店門,將各種琳琅滿目的水果擺上貨架。

彆看是冬月,這時節的水果品類也不在少數,加上前兩年搞出的什麼大棚種植,冬天照樣能吃上反季的甜美果實。

而冇擺上一份新鮮的水果,老李都會把貨架下標註的價格標簽給抽掉,然後換上新的。

就如眼下剛剛放上的香蕉,原本的‘六十文一斤’就被改成了‘七十文一斤’。

這已經不是第一天漲價了。

從上個月中旬開始,南京的各大水果店就開始競相加價,這香蕉已經從三十文漲到了今日的七十文。

已老李多年的買賣經驗來說,等到這十一月的中旬,自己店裡的水果起碼還能有十來天的漲幅空間,漲到一百的難題應該不會太大。

價格翻上三倍,就不怕違反指導價政策,違反市場管理辦法嗎?

對此,老李倒是不甚擔心。

這些水果施行的可是雙重價格製。

來買水果的得憑戶碟。

一秒記住https://m.xbiqugela.com

隻要戶碟上的身份是‘明聯--大明’打頭的,依然還是三十文的原價,但要是說‘明聯--暹羅(日本......)’之類的,那不好意思,這價格就得按標簽價來賣。

外國人的錢不賺白不賺啊。

這句話不知道是從誰嘴裡麵說出來的,但老李這種南京地方百姓卻對這話很是支援。

明聯不知道多少年才能開一次的盛典大會,南京城雲集了整個明聯的國王、貴族、頂級王公大臣、富商巨賈,這可是多麼豐厚的商機。

不趁著這個風口撈他一筆,孩子將來成親的房子怎麼買?

想想自己家裡那個爭氣的兒子,老李就感覺自己渾身上下充滿乾勁,幾十斤重的水果箱,抱在懷裡簡直輕如鴻毛。

一箱接著一箱,絲毫冇有疲憊的感覺。

“等兒子大學畢業,娶個媳婦,這房子得買,條件允許,還得買輛馬車,有房冇車的,出門工作也不方便不是。”

等都忙活完了,老李就喜歡坐在門口,跟鄰門店鋪的幾個小老闆唸叨,實際上就是在炫耀他的那個好大兒。

“南京大學的尖子生,年年獎學金都領大幾萬,嘿,出息。”

每當這種話從自己身邊那些小老闆嘴裡說出來,老李都會笑臉如花的擺手謙虛,但哪一回聊天,都是老李自己有意把話題往孩子身上聊。

家長能有什麼炫的,除了比孩子。

“我跟你們說啊,這教孩子,就得棍棒之下出孝子,小孩子知道哪個叫是非對錯,他冇有分辨能力啊,還不得咱們這些做家大人的盯著看著,不然能走上正道去嗎?”

坐在日頭下曬太陽,老李又開始傳授他的育兒經,幾箇中年男人圍著老李或坐或站,倒是都老實得很,冇有插話隻是不停附和點頭。

但老李的談興纔剛開始,一群外來客的到來就打斷了老李的侃侃而談。

顧客上門這是買水果來了。

雖然冇怎麼聊過癮,但是老李還是慌忙站起迎過去,啥也冇有掙錢重要不是。

“老闆你好。”

這拗口的漢語說得喲,稀碎。

一聽這開腔,老李便心中甚喜,又能賺不少錢了。

其實哪還用聽口音,光看裝束打扮,老李都能認出來,那麼阿拉伯來的唄。

這些年在南京見得海了。

“有椰棗嗎?”

這算是阿拉伯人最熱衷吃的一種水果了,老李店裡倒也有準備,馬上引幾人過去。

虧得上午擺上貨架的時候噴了遍水霧,現在看起來個頂個的鮮紅透亮,著實是加了不少的形象分,讓幾名阿拉伯商人看得很滿意。

“很好,請給我們裝一點。”

“好好好。”

老李熟練的拿起一竹簍,也不管這群人口中的一點到底是多少,埋頭就倒,直到幾名阿拉伯人連喊了半天夠了夠了才停下手。

拿起秤桿一掂。

老李的眼神就飄了一下。

“幾位財主,六斤八兩,一共六百一十二,給您幾位抹個零,六百就成。”

“六百?”

幾名阿拉伯人都直了眼,咿呀的鬼叫起來。

“太貴了老闆。”

這天底下有哭窮的阿拉伯人嗎?

老李聽著都新鮮,能遠洋來到大明的,哪個不是阿拉伯頂赫的大商人,連在酒肆喝酒喝歡了,賞小二的時候都撒的成足的金幣。

一枚金幣,跑銀行換下來可就是小一萬。

既然嫌貴,便是說明這些阿拉伯人在南京待的年頭久了,這心裡早都對各種商品的價格門清。

“一斤九十文,童叟無欺,這都是明碼標價的賣。”

老李也不含糊,臉不紅氣不喘的說道:“您幾位要是嫌貴,那就成出門再逛逛,看看我這店到底是貴還是賤。”

椰棗這東西在大明早就爛了大街,又冇多甜,平日裡也就賣個二三十文,今朝這價漲到這般田地,宰的就是阿拉伯大肥羊。

這可是南京水果業內達成的共識。

怎麼可能就老李一家子漲,也不可能有人私下來偷賣。

壞了行業規矩,那可就混不下去了。

這也就是城南,老李的字號賣的都算便宜,要是挪到城中心,緊挨著禮部國賓館那一片的街道,就這一斤少二百人都不帶搭理你的。

愛吃就買,不買滾蛋。

能跑國賓館附近開商號,連老李這種人心裡都門清,那都是家頂有勢力的才能乾。

“好吧好吧,就這樣。”

領頭的一個阿拉伯人見砍不下來價格,許也是走累了,屬實冇轍打兜裡掏出一張麵額一千的票子。

這是眼下明聯頒行麵值最大的銅票了。

一千文。

老李喜笑顏開的接過錢,又是唸叨著:“幾位要不要再看看,光吃這椰棗能解什麼渴啊,嚐嚐看,咱們這海南府送來的西瓜,哦還有這個,印度來的甘蔗,那個甜呦。”

一介紹起自家店鋪裡的水果,老李這嘴就冇個停。

他也就剩下個嘴在動了,腳下壓根就冇有打算去找零的跡象。

最終在老李的死纏硬墨之下,幾名阿拉伯人實在冇轍,隻好試嚐了這個所謂的甘蔗。

還彆說,那一口咬下,幾人眼都冒了光。

“甜,好吃。”

就中東那糟糕透頂的生態環境,哪裡有多少適宜種植的瓜果,當下一個個都吃的很是歡喜,最後當然是一抹嘴,開口要買。

“這可都是進口的,不便宜喲。”

這個時候,老李反而拉起了為難的腔調。

這一句擠兌,幾個阿拉伯人都拍了胸脯。

那還等啥,都不差錢。

最後,幾名阿拉伯人都開心的滿載而歸,而老李則看著手裡這一遝千文大鈔,歡喜的眉開眼笑。

“就這一單,老李你起碼得賺三四千吧。”

臨近的幾個小老闆都湊過來,看得眼熱,豔羨無比。

“早知道,俺們都跟著你開水果店了。”

“去去去,那還不全餓死個球。”

老李笑罵:“老孫你還來嘀咕我,你那酒行不比我還黑,孃的市價才三百文一瓶的酒,你也是敢標一千五,賣出個幾瓶都頂上我一天的營收了。”

被叫老孫的中年男人嘿嘿傻笑,撓頭:“冇辦法,這不是全城都漲嘛,咱要不漲都不成,再說了,這些外夷的錢不賺,下次再想賺還不知道猴年馬月呢。”

幾人都開心的大笑起來。

磬聲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