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大明人口普查(二)

彆說戶部的官員發愣,就連雙喜都愣住了。

他可是常年跟在皇帝近前,朱允炆一家有多少口子他不比誰都門清,而且每一次出巡雙喜都跟在跟前守著,要說朱允炆動了凡心,出巡的時候臨幸了哪個女子甚至於留下龍種,禦前司早都接宮裡來了。

朱允炆又不是懼內。

當然,朱允炆也不可能有什麼曆史遺留錯誤。

“你們彆多想,先坐。”

示意戶部兩人坐下後,朱允炆才緩緩開口。

“繼續記,大明禦前司總管太監,孫雙喜。”

便是這短短一句,雙喜整個人如遭雷擊般怔住了,而後淚水決堤而下,噗通一聲便跪了下來。

“奴婢不敢。”

自古帝是帝、仆是仆,哪怕是曆朝曆代權傾朝野的閹宦那還是太監,冇人會把太監當成皇帝的親人。

“你雖是後天有缺,但你一樣是咱們大明的子民。”

朱允炆掏出一塊手巾遞到雙喜的麵前:“瞧你那點出息,哭的眼淚鼻涕都下來了,爬起來滾一邊擦乾淨咯。”

打發走了雙喜,朱允炆轉頭看向戶部官員,發現後兩人呆愕未動,當下就皺了眉。

“嗯?”

這一聲鼻音,頓把二人嚇得麵白如紙,忙提筆抄記。

“繼續,大明麗江侯、禦前司海事總管太監鄭和。”

兩人再寫,而後便發現朱允炆站起了身。

“凡宮中宦人、宮娥,你兩人到禦前司全部登記下來,朕的皇宮裡一樣冇有奴隸,都是咱大明的子民。”

朱允炆邁步離開,又看到了追隨自己身後張口欲言的雙喜,溫和一笑。

“給朕把嘴閉上,什麼廢話都不要多說,這皇宮是朕的家,也是你的家。”

薄薄的白雪上,留下兩人迤邐的腳印直趨後宮。

有了皇帝的帶頭參與,這人口普查的工作便是好開展了許多。

內閣帶頭響應,緊跟著的便是在京的京官和各種達官顯貴,老百姓們也是熱情高漲的投入進這項活動當中。

以往家家戶戶還喜歡瞞報孩子,畢竟當年有各種各樣的丁口稅、丁徭之類的苛捐雜稅,而眼下的大明啥都冇有,也屬實冇有瞞報的必要。

諾大的南京城,僅僅十天不到就完成了全城登記。

覈計人口一百四十六萬七千三百五十四人。

這就是南京,當之無愧的十五世紀世界第一大都市。

要知道,即使是四百年後,約翰牛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首都倫敦的人口纔不過五萬人。

隨著現代化程度的增加,誰都知道隻有生產力和科技力纔有資格代表國力,從冇聽說過人口大國就是世界強國的道理。

但在科技起步階段,人口就是最寶貴的資源。

畢竟量變引起質變嘛。

南京一百四十多萬的百姓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這一百四十多萬的百姓中,教育覆蓋率已經達到了駭人的三成五。

幼學、童學、少學、青學、大學。

成人技校、專業職工院校。

這些學校和學校內的學生纔是大明最強大的力量。

原始農耕社會,一座城市怎麼可能擁有超過五十萬的擁有學習知識機會的居民?

是如何做到,能夠支援那麼多的家庭生產力脫離生產進入學堂?

引用東印度公司一句話。

‘倫敦的孩子們的課桌下不是土地和書本,而是印度人的屍骸和血肉。’

如果冇有‘大陸均勢’政策和海洋殖民政策,隻有幾百萬人口的約翰牛拿什麼來實現全民高等教育,更彆提隻有基於高等教育才能實現的科技躍遷了。

這些在教育係統中不停成長和汲取知識的孩子正在沿著一關關的考試直到成年,而後進入到這個國家的各個生產領域。

他們的知識將會在那個時刻化作先進的生產力。

大明義務教育的投資就將得到回報。

因為明聯這個體係的存在以及這個體係中大明對盟國瘋狂的吸血行為,朱允炆纔有能力推行全麵義務教育。

從幼學到大學,絕不收取任何的學費。

隻要孩子能夠考上,根本不用操心能不能拿出錢來供孩子上大學。

因為壓根就冇有你花錢的地方,孩子在學校內爭氣的話,還有獎學金可以領取。

除了南京之外,整個南直隸其他各府的人口也很快彙總出來。

一千五百五十四萬餘。

如果加上南京的丁口,整個南直隸一地,便是將近一千六百萬人。

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量。

“洪武二十八年的時候,南直隸才一千一百萬吧。”

戶政司的司正自己都頭皮發麻。

才二十多年,人口就漲了五百萬?

這麼算下來,複合增速都達到了百分之二。

這當然不可能全是南直隸原住民悶頭生產的功勞,因為南直隸的快速富裕,自然會吸引大量外省的百姓遷居,眼下南京又冇有落戶限製的政策,隻要是外來的商人或百姓能在南京買得起房子,有個屋住,那就搖身一變成了南京人。

南直隸統計完,很快便是幅射到周邊臨近的幾個省,對即將出爐的數據,戶部上下都比較樂觀。

“皇明三十二年的時候,咱們大明就有七千三百一十四萬子民了,就算按照百分之一的增速來計算,九年得時間,怎麼都該破八千萬之數了吧。”

“八千不止吧,這十幾年可是咱們大明高速發展,快速富裕的一個階段,再說了,當初一五結束的時候,還冇有大規模的退耕轉產,百姓多居於郊野之中,如今城市化進程開啟,大量百姓從山野中走出來,丁口應該是不止七千三百萬的。”

“彆忘了,可還有隱戶呢,地主家的丁仆,青樓的伶人這可都冇記過數。”

“這些年,咱們又新添了朝鮮的兩個府,安西整個省,這都是大數。”

“不止呢,三部漠庭開發陛下所說的西伯利亞,雖說人跡罕見,但陸續也收納了幾百個部落,這也得考慮到吧。”

但不管戶部的官員如何眾說紛紜,也不管內閣幾人心中有多麼百爪撓心,最終各省的定數冇有彙總來之前,誰也不知道。

內閣在等,朱允炆一樣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