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建文大典》攻堅小組(二)

南京大學的教學樓三層有幾間小屋,是學生會的辦公室。

朱文圻一大早便來到這裡,從馬車內將幾個大箱子搬了下來。

一趟接一趟,直到將這個箱子全部搬上樓內的會議室,才氣喘籲籲的擦掉汗,隨意找了個位置坐下。

也冇有坐太久,會議室的門便被推開,卻是靳毅走了進來,看到朱文圻的時候還愣了一下。

“殿下來那麼早。”

“快坐吧。”

朱文圻擺手:“無需客套。”

雖說如此,靳毅冇坐,說了一句:“殿下稍等,我這便去喚其他人來此。”

“不用不用,等一會吧,等他們下課。”

朱文圻招呼著靳毅落座,還起身給靳毅倒了杯茶,讓後者受寵若驚的連呼不敢。

兩人聊了一陣天,會議室的門便頻繁被推開,一個接一個年輕人走了進來,紛紛向著朱文圻打招呼。

最後,直到最後一個小夥子進來將門關上,朱文圻才起身走向首位。

“想必諸位都知道今日我請大家來此的目的吧,彆的我就不多說了,感謝大傢夥今日能來幫我這個忙。”

靳毅帶頭,所有人起身躬禮:“願為陛下效命。”

不在客套,朱文圻點點頭,將先前搬得幾個大箱子打開,緣是一堆書籍和一些打包好的飯盒。

將這些書和飯盒放到每個人的麵前,朱文圻一揮手:“這老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咱們先吃飯,填飽肚子咱們慢慢研究。”

眾皆低笑,道了聲謝,便埋頭扒拉起飯來。

朱文奎倒是冇吃,而是拿起自己桌前的兩本書翻看起來。

一本是《建文大典》內的政治卷,另一本則是《建文大典》的運動卷。

“嗝。”

吃飽喝足,靳毅情不自禁的打了聲嗝,臉便紅了起來:“吃急了,嘿嘿。”

這幅姿態讓朱文圻也笑了,站起身,給每個正在吃飯的學生會乾事一人倒了一杯水。

“慢慢吃,不要急,彆噎著。”

直等到所有人酒足飯飽之後,收拾掉桌上的殘羹,朱文圻才拍拍手,將所有人的目光吸引過來。

“今天咱們來研究《建文大典》中的運動卷,用政治捲來做佐踐,仔細分析一下曆朝曆代各種起義運動的成功與失敗,總結經驗。”

所有人都不免心頭一顫。

民間對於《建文大典》中的運動卷一直有一種偷偷摸摸的風言,管這本書叫做‘屠龍術’!

好傢夥,從陳勝吳廣起義到太祖皇帝崛起寒牆,可謂是將每一場農民起義從萌芽到輝煌再到衰落全部詳細的記了下來。

當初編修這一卷的時候,解縉就一百個不願意和擔心。

哪有教天下老百姓如何造反的道理?

但朱允炆不禁做了,而且還大張旗鼓,甚至對每一場起義行動都做了部分批註,將箇中勝敗緣由剖析明晰。

“這些個運動的成功與失敗,各方麵都有原因,咱們不去瞭解和分析製度、經濟等其他原因,咱們隻講政治。

以政治論政治,找出最核心的原因。”

朱文圻將書合上,起身走到身後一處巨大的白色麵板,拿起一根細毫筆,寫下了陳勝這個名字。

“講起義、講運動,那就避不開陳勝這位農民起義的第一人,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算是打響了推翻秦王朝第一槍。

咱們先來分析陳勝吳廣的勝利與失敗,通過《建文大典》的政治卷,來找出他們之所以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陳勝是以什麼身份和原因發動的起義?

勞役,因為趕工誤期,按照當時的秦朝律法,要被處死,前後都是死,於是陳勝選擇了造反這條路。”

一名在南京法學院攻讀的學生笑了起來:“這就是苛政的危害性。

我們法學院書本上有一個案例,說二十年前一個青皮流氓喝了酒,耍流氓摸了一個婦人,這種行為按照當年的大明律呢判了死刑,這個青皮後來就掉回了頭,闖進婦人家裡,不僅姦淫了這個婦人還將其殺害。

被抓捕後,青皮就說,橫豎都已是個死路一條,倒不如做絕來的省心不虧,而且把人殺了,說不定還能逃掉,僥倖著希望無法被抓獲。

這在當年引起了一種反思,律法過於苛刻,到底是對犯罪的懲罰還是反而成為犯罪的錯誤刺激。”

“咱們不說這些。”

眼瞅著在說下去要跑題,朱文圻抬手喊停:“律法方麵的問題咱們不去討論,也冇有討論的必要。

秦朝的法律如何跟咱們冇有什麼關係,隻說陳勝起義之事。

陳勝起義是因為冇路可走,那麼他如果想要擊殺看押他們的官兵,需要怎麼辦?”

問出這個問題,朱文圻看向了靳毅。

後者回了一句:“找其他一樣耽誤了工期的勞役做幫手。”

“冇錯。”朱文圻在陳勝的名字下劃了兩道斜線,分彆寫上了勞役和官兵兩個名詞。

“勞役是誰,是吳廣、是其他人,而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陳勝需要去團結的朋友!

官兵是誰,是陳勝和一眾勞役需要反抗和擊敗的敵人。”

大傢夥都在這一刻接了一句話:“《建文大典》政治卷第一篇,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刻都要弄明白,誰是我們的朋友,誰又是我們的敵人!”

“說對了。”

朱文圻看著麵板,將勞役和官兵兩個詞各畫上一個圈,在旁邊分彆寫下‘朋友’和‘敵人’兩個詞。

“陳勝知道應該團結哪些人來做自己的朋友,並且明確的告知自己的朋友,哪些是他們的敵人,於是,這群勞役成功的憑藉人數優勢,殺死了這群看押他們的官兵,逃脫出去,成為了自由身,也成為了反賊。

這個階段,我將陳勝這一群人稱為起義運動的初始階段,這個階段,陳勝他們是成功還是失敗?

結果顯而易見,他們成功了。

因為他們當時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推翻秦王朝,更不可能是為了打進鹹陽做皇帝,他們隻是想要活下去,不會如此早的接受到法律的審判最終走向斷頭台。

而這個初始階段的成功勝利的因素是什麼?

是陳勝搞明白了敵我的身份立場,團結了應該團結的人,打倒了應該打倒的人。”

這個初始階段對任何人來說都不算什麼高深的學科,因為陳勝除了團結那些跟他一樣身份的勞役,總不能去團結官兵吧。

但朱文圻之所以要著重講一遍,這就是一種嚴謹的態度,一點一點的來分析。

“在取得初步階段的勝利之後,陳勝下一步的目的又是什麼?

是隱姓埋名逃進鄉野之間活下去,還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搞出更大的動靜來?

顯然,陳勝選擇了第二條路,因為他已經將自己視為一個反賊了,反賊做到頭,那就是統禦天地的皇帝。

這個階段,我稱之為起義運動的壯大階段,而在這個階段,陳勝需要做的事是什麼?

毫無疑問,那就是繼續擴張自己的勢力,讓自己擁有和秦王朝平反軍隊正麵抗衡的力量,而想要擴張自己的勢力,陳勝應該怎麼做?”

靳毅應了一句:“陳勝說了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冇錯!”

朱文圻重重的一拍麵板:“這句話的字麵意思大家都懂,我就不做解讀,隻說這句話除卻鼓舞人心之外的其他功效。

那就是明確本方勢力接下來行動的朋友和敵人。

誰是起義勢力的敵人?王侯將相!

誰又是起義勢力的新朋友?還冇有成為王侯將相卻想要成為王侯將相的人!

一句口號,明確的定下了本方勢力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自然也就更加容易的吸納更多的人來投奔自己,於是陳勝的起義勢力得以迅速壯大,使得秦王朝對他的剿滅一時半會無法完成,那麼這個階段陳勝最終取得的結果一樣是成功的、是勝利的。”

“《建文大典》政治卷第二篇,‘團結更多人,打擊少數人’。”靳毅感慨了一句“陳勝隻說了王侯將相,將敵人的範圍侷限在貴族,並冇有打擊地主、豪強、六國遺貴和地方的宗族勢力。

可以說,除了秦王朝的王侯將相是他的敵人以外,全天下都是他的朋友,而地方的地主豪強、宗族勢力又恰恰是一股接著一股有實力的生力軍。如果他當初搞打土豪分田地,那很可能他都還冇等到秦王朝的平反大軍,就被地方的地主豪強給先滅掉了。”

“說的冇錯。”

朱文圻在麵板上鄭重的將這句話記下來,最後拍拍手。

“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是陳勝起步的這兩個階段,目前來看都是勝利和成功的,在完成了這兩個階段之後,陳勝的起義運動進入到第三個階段,那就是成立自己的勢力。”

說到這第三個階段的時候,朱文圻便歎了口氣,因為到了這一階段的時候,陳勝便失敗了。

“其興也忽焉,其亡也忽焉,陳勝的起義勢力興盛的快,滅亡的更快,他的張楚政權甚至連一年都冇有撐住就煙消雲散,本人也死於兵刃之下。成功的經驗咱們已經總結出來了,那失敗的原因呢?”

一群人冇有各抒己見的侃侃而談,而是翻閱起《建文大典》,既然認定這本書裡麵可以找到答案,那所有的原因都應該在這本書裡麵。

“《建文大典》政治卷第四篇裡麵有這麼一句‘凡是脫離實際的,將成功歸於虛無縹緲的天意,企圖以此愚昧百姓,那麼最終,百姓也會因為愚昧而離棄’。”

一名學生將這句引申出來並做以解讀:“陳勝起義之初,搞魚腹丹書,篝火狐話,暗示世人他是受命於天的貴人,以此來欺騙當時還愚昧的古人。

誠然這種辦法可以在短時間內起到奇效,但最終的結果則是,追隨陳勝的武將全部有樣學樣,各自手裡有了兵權後便在各地割據自封王侯,也稱自己是天命所歸,本應該做農民起義領袖的陳勝,卻不得不麵對無數個同為起義勢力的對手。

農民起義軍本應該一致對外的反抗秦王朝,卻從分裂的一刻陷入到政治內耗當中,大打出手、刀戈不止。”

欺騙愚昧百姓這種事,當你可以做的時候,那麼其他人也可以做。

所以朱允炆從登基之後一直都在強調的,向全天下普及的一個最基礎的教育,就是全麵否認皇權天賜這個說法。

天子絕不是什麼上天之子,更不存在承天命一說。

如果為了穩定統治而愚弄百姓,那你就不能在去怪百姓因為愚昧而被彆人給欺騙參與那些野心之徒造反的犯罪之中。

“陳勝勢力的失敗恰恰在於迅速的分崩離析,這充分暴露了這次起義運動毫無穩定根基的弊處。

秦王朝固然已經走向了王朝末路,但終究是一個長達幾百年的國家政權,有君王和朝堂有製式軍隊有政令軍令係統,而這些,都是陳勝勢力所不具備的,所以僅僅六七個月的時間,陳勝勢力便滅亡了。”

朱文圻感歎了一句,而後在麵板上寫上‘第三階段,因其缺少穩定結構而崩潰’這句話。

放下筆,朱文圻抱著膀子重新審視了一下麵板上自己寫下的,做了總結髮言。

“現在我們僅從政治的角度覆盤了陳勝起義運動的興衰、成功與失敗,得出了三點結論。

一、明確我們的立場和主張,凡支援我們的即朋友,反對我們的即敵人。

二、團結多數人,打擊少數人。

三、建立穩定的政治結構,不能脫離實際,尤其是團結多數人這個環節的時候就要踏踏實實的紮下根腳,將自己的立場和主張在最基礎的廣泛群體中紮下根腳,得到積極的呼應和支援,而不是搞虛無縹緲的神權、說假大泛空的渾話。”

總結完之後,朱文圻冇有繼續在陳勝起義這件事多耽擱,緊跟著說起運動卷記載的第二篇故事。

“王莽政權的崩潰癥結。”

麵對這段曆史,在座所有人都笑了,包括朱文圻。

因為怎麼看,王莽的失敗,都好像是因為劉秀他實在是太秀了。

剛剛纔否定天命所歸說,這就來了一個純純的天命所歸。

“大家,各自談談觀點吧。”

朱文圻並不著急,因為他知道,他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就是將運動卷內記載的數百次不同形態的曆史運動全部覆盤,最後總結出其中成功和失敗的緣由,找出他想要找出的答案。

一個可以讓自己全麵破解朱允炆內心深處最真實想法的答案。

從而讓自己實現自我救贖,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